首页 快讯正文

tài xỉu đã banh là gì:快速窜升的印度制造业,对中国实际威胁多大?

admin 快讯 2022-12-15 09:20:54 35 0

欧博代理开户www.aLLbet8.vip)是欧博集团的官方网站。欧博官网开放Allbet注册、Allbe代理、Allbet电脑客户端、Allbet手机版下载等业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 (ID:junwu2333),作者:曾航 王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我写了一篇讲印度产iPhone的文章,收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反馈,包括好几个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还有一些电子制造业企业的高管,都通过朋友向我转达了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今天,我想继续写一篇文章,讲一下快速蹿升中的印度制造业,到底对中国的实际威胁如何?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印度2022年的GDP增速将高达7.4%,远高于全球3.2%的平均增速。近年来莫迪政府在印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被称为印度版本的改革开放。


尤其是,过去印度制造业相当落后,印度经济主要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莫迪近年来大举发展制造业,印度人口也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同时印度的人口结构比中国要更健康。这一切,都让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一、印度外商投资猛增的背后


关注中国和印度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是判断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2021年,印度实际吸收外资高达820亿美元,中国在1734亿美元,数据上看,中国FDI约是印度的1.8倍,但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体量是印度的5倍以上,这个数字反映了印度吸引外资的势头很迅猛,这个趋势值得中国警惕。


按照世界银行最新推出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排名,中国排名全球31名,印度排名63名,这一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依然明显好于印度。


我查了一下相关数据,最近几年外资流入印度最凶猛的行业主要是服务外包、计算机、基建、通信、汽车、制药几个产业。



近几年印度外资带来成效最明显的行业便是手机和通信行业。2021年印度产手机占全世界16%的份额,而这其中很多份额都是从中国手上抢走的。苹果的组装厂富士康、和硕都已经在印度建厂并生产iPhone,小米宣布在印度生产手机,三星也在印度建厂生产手机。三星正在印度投资7亿美金修建一座智能手机显示器工厂。


同时近年来外资开始大量投资印度的移动通信网络。印度目前拥有仅次于中国规模的电信市场,IBEF的数据指出,截止到2021年12月,印度电信用户数量达到11.78亿,已经和中国几乎不相上下。印度农村电话普及度达到44.4%,流量消费也很可观,每个无线数据用户每月流量使用平均为11GB。相比起其他基建领域,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其他产业。


外国资本的涌入,使得印度4G网络的建设速度大幅提速。印度市场目前被JIO、埃尔特尔、达沃丰理念和BSNL四家头部运营商垄断,其中除去BSNL是印度国营,占市场份额约10%,剩余的份额均被三家私有运营商瓜分,其中JIO是市场领导者,拥有4亿用户和35%的市场份额,背后的大股东是印度财团信实集团,其实控人Mukesh Ambani2020年以645亿美元的资产位列全球十大富豪。


JIO的投资方不出以外的有着很强的西方背景,脸书、谷歌、高通、英特尔、KKR等公司合计入股158亿美元。



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印度的互联网创业出现一波大的浪潮,大量印度本土互联网公司获得海外资本的投资。


2019年Q3,印度互联网风险投资超过3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大风险投资市场,“我们相信印度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未来十年印度将持续强劲增长”。


事实证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不只是说说,更是在用脚投票,2015年软银向印度最大买房网站Houseing.com融资9000万美元;韩国自然也不甘落后,2019年5月,印度版“滴滴”——OLA,获得起亚和现代3亿美元融资;欧美资本更是跑步入场,亚马逊承诺在莫迪任期内投入超过50亿美元用于发展其印度业务。


作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印度也曾经吸引大量海外汽车厂到印度投资,通用、福特等公司都曾经到印度投巨资建厂,但是这些年下来,大部分海外汽车公司在印度亏的血本无归。2021年,福特宣布停止在印度生产汽车,并将其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工厂白菜价卖给印度塔塔集团,该厂的产能约为12万辆。


在印度生产汽车的10年期间,福特亏损了超过20亿美元。此前,通用也宣布停止在印度生产汽车,并把其在印度的一家工厂以2.7亿美元的白菜价出售给中国长城汽车。除此之外,丰田、大众、日产等汽车巨头同样在印度表现不佳。


这个市场最大的赢家是在其他市场日趋边缘化的日本铃木。1983年印度政府出资和日本铃木汽车一起宣布在印度建厂,起初由印度国资控股,此后铃木逐步加大投资比例,持股比例接近50%,2007年印度国资退出,使得该合资公司彻底民营化。这就是印度排名第一的汽车品牌马鲁蒂铃木。该品牌目前在印度市场占有率高达40%左右。


2022年3月,铃木宣布将继续投资13.7亿美元在印度兴建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工厂,同时铃木还将在印度兴建动力电池厂。


除此之外,来自韩国的现代和起亚,也在印度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市场汽车售价平均仅为7000美元。因此现代和起亚的低端车型在这个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特斯拉也曾经和印度政府商谈过去印度投资建厂的事宜,但是双方的条件相去甚远,最终不了了之。


制药和软件是印度传统强项,这两个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稳定政策支持使得软件和制药成为印度招商引资的当家花旦。2020到2021财年,电脑软硬件领域的外资占总外资投入的44%,印度和美国的软件技术几乎同步发展,积累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拥有程序员约270万人,同时莫迪大力推行“数字印度”计划,给予更优惠税收和融资政策,印度数字经济的繁荣让IT领域的投资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8年,沃尔玛以21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印度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Flipkart,2020 年 7 月 14 日,谷歌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在印度投资100亿美元。


印度是罕见拥有发达制药业的发展中国家,自然缺少不了欧美资本的支持。2000年到2022年,印度药品部门累计获得194.1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培育出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AUROBINDO PHARMA等明星企业。尤其是印度的仿造药,以价格低疗效好而著称。


二、中国的出口导向VS印度的进口替代导向


为发展制造业,莫迪政府正在推行大刀阔斧的进口替代战略,其代表性动作便是大幅上调主要进口商品的关税,吸引外资到印度本地建厂。以手机行业为例,莫迪政府宣布,进口的手机需要额外缴纳20%的关税,这使得以低端手机为主的成本敏感型手机厂商被迫到印度本地生产手机,印度因此手机产量猛增。


印度目前对于进口汽车采取4万美元以下汽车60%、4万美元以上汽车100%的高税率。印度为保护本土光伏企业发展,自2022年4月起,印度对外国制造的太阳能组件征收40%的基本关税,对电池征收25%的基本关税。因为过高的进口关税,印度和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谈判困难重重。


莫迪政府认为应当优先保护民族企业发展,具备竞争力后实施对外开放,从而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自莫迪2014年上台,最惠国待遇关税水平已经由13.5%上升到2019年的17.6%,并且频频实施反倾销,以针对中国这种制造业强国,2019年印度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


进口替代战略在拉美、东南亚等很多地区都曾经推行过,但近年来拉美和东南亚许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因为进口替代很容易导致贸易保护,拿巨额社会资源去补贴本地那些竞争力低下的企业,缺少国际竞争力。


外来资本为躲避关税壁垒在这些地方投资后,也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是只想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此外外资大量流入垄断性行业、公共服务领域,追求高额利润,并没有给当地带来产业竞争优势,反而变成社会的吸血虫。


相比之下,韩国在发展制造业的时候走了出口导向的道路,获得巨大成功。韩国因为国内市场狭小,因此韩国政府在给本地企业扶植政策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他们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以出口为主,因为国际市场是充分竞争市场,没有本土的保护,你能在国际市场站住脚才是真正的优质企业。


三星早期只是一家做外贸的企业,LG早年是做洗发水和肥皂的化妆品公司,而现代的前身是一家建筑公司,如今这几家公司在韩国政府的扶持下都成为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出口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出真正优质的企业。


中国早年在进口替代上也曾经走过弯路,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早年要求外资车厂进入中国必须与本土汽车厂商合资,且外商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否则向中国出口汽车就需要缴纳高额关税,因此中国出现了上汽大众、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一汽丰田等大量合资品牌,也就是所谓的“市场换技术”。


但是实际跑下来中国汽车产业长期被人诟病竞争力不足,其代表指标就是中国虽然是全世界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出口量却长期徘徊在100万辆以下,经常连世界前10都排不进去,在国际上中国产的汽车竞争力不高。同时中国消费者在高额关税保护下,长期需要花钱购买价格昂贵但是相对质量较差的国产汽车。


然后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调整了产业政策,新能源车厂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突破了外资持股的限制可以100%持股,上海特斯拉工厂投产后一半产品出口,极大的带动了中国新能源车出口,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速超过100%,出口量突破200万辆,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很有可能突破300万辆,变成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虽然特斯拉并不是中国本土品牌,但是因为一辆特斯拉电动车由1万9千个零部件组成,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产极大带动了上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全球电动车产业当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同时也为本土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是建在上海保税区内——这和郑州富士康工厂建在郑州保税区内如出一辙,也就是说产品运出保税区销往中国其他地区视同出口,需要缴纳中国关税。而运进保税区的进口零部件则不需要清关和缴纳关税,出口也不需要缴纳关税。


,

Sân Chơi Đánh bạc(www.vng.app):Sân Chơi Đánh bạc(www.vng.app) cổng Chơi tài xỉu uy tín nhất việt nam。Sân Chơi Đánh bạc(www.vng.app)game tài Xỉu Sân Chơi Đánh bạc online công bằng nhất,Sân Chơi Đánh bạc(www.vng.app)cổng game không thể dự đoán can thiệp,mở thưởng bằng blockchain ,đảm bảo kết quả công bằng.

,

因此上海特斯拉工厂,从一开始至少有一半就是出口导向的,特斯拉看中中国成熟的工业链配套能力和极快的建厂效率。这几年因为特斯拉汽车持续供不应求,因此每提前一个月建好新工厂,基本就等同于开动印钞机,上海特斯拉厂从新建到第一辆车下线,只用了一年时间,这样的速度在全球任何国家都很难想象。


外资的涌入能让后发地区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利用外国的技术、资金,同时借助外资的品牌和渠道,快速进入全球市场,从而极大带动出口和就业。苹果产业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借助苹果、富士康的外商投资和技术输入,使得中国迅速可以生产全世界大部分iPhone手机,又借助苹果的品牌和渠道,快速进入到国际市场,极大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在产业链上下游创造了约几百万个就业岗位。


印度制造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从制造业外向度上来说,和中国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以手机行业为例,2021年印度生产了1.9亿部手机,但是有1.5亿部手机在印度本土销售,出口占比很低,而中国在2021年则出口了9.5亿部智能手机。


在汽车出口上,预计2022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突破300万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印度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22年汽车产量达到440万辆,其中一年有小几十万辆的汽车会出口,主要是在印度产的铃木、现代、起亚和塔塔几个牌子,同时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的捷豹路虎也在印度建有工厂,但是产量还不大。


总之,这些数据显示印度目前还处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早期的进口替代阶段,进口替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适时退出,降低关税壁垒,转向出口导向,在国际市场上去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一个国家的出口能不能发展起来,及是否能引入苹果+富士康、三星、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巨头有很大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苹果正在往印度转移产能,印度已经对中国在手机产业上产生了实质的威胁。在汽车产业上,莫迪曾经和特斯拉谈过,但是最终因为某些因素没有谈拢。目前印度转而引入了在中低端车型上很有特色的铃木电动车,也有望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


三、中印本土企业实力对比


分析完外资,我们再来看中印本土企业的竞争对比。研发投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从研发投入上分析,能看出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力点是什么。



欧盟每年都会公布全球研发企业2500强榜单,这2500家企业差不多占了全球企业研发投入的90%。最新2021年的数据,2500强榜单当中中国企业有597 家,印度只有25家。印度研发费用排名第一的企业是塔塔集团,在全球排名79名,而中国研发费用排名第一的华为,已经排名全球第二。同时前100当中有大量中国企业。可以看出,在研发投入上,中印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从产业分布上来看,中国企业的研发费用主要砸在了ICT、基建、汽车这几个行业上。例如ICT领域的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联想、中兴、中国移动等企业的研发投入都很高。基建领域的中建、中铁建、上海建设等研发投入也很高。汽车及交通领域的上海汽车、中车、比亚迪、东风汽车、长城汽车等研发投入也都很可观。


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在过去2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信息服务产业,中国都在世界第一梯队之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研发工程师,积累了大量核心专利,同时有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而未来各个产业都需要接入信息化。


同时,近年来中国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研发投入也增长迅猛。因此电信、消费电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这几个行业中国目前都是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


在至关重要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目前相对印度遥遥领先。2021年,印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1万多辆,仅占其汽车市场份额的0.48%。换句话说,印度的新能源汽车还非常落后,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比有很大的差距。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中印发展理念的差距。中国为保持经济增速,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超前发展,5G网络、高铁、新能源充电桩、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的建设都是世界领先,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需要,但这些基础设施超前建设换来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印度在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则显得捉襟见肘,莫迪2019年提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35万亿美元的计划,实际上政府只能提供一半的资金,剩余的投资需要引入私人资本,但受制于暗淡的前景和混乱的管理,私人资本兴趣不大。


2021财年,流入基础设施的FDI仅有106亿美元,相较于巨大的自己缺口,这些钱只能是杯水车薪;具体到施工进度上也是无比拖沓,原本计划在2017到2022五个财年的时间,建设或升级34800万公里长的公路,截止到2022年3月,完成工程量不足计划的50%,效率可见一斑。


新能源汽车因为开始进入智能时代,需要拿到大量的用户数据去做产品和算法迭代,中国和美国走了类似的用户数据法律,可以拿到大量用户数据,中国和美国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和软件的能力,相比之下欧洲和日本的车厂则因为本国的用户隐私法律限制和产业环境限制发展缓慢。


理论上,印度的软件产业并不落后,它能否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块发展起来,核心要看它采用什么产业政策。


然而中国的研发投入却有一些偏科,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医药产业上的研发投入占比很低,中国研发投入排名第一的企业百济神州,在全世界制药企业里的研发投入也仅能排名30名左右。相比之下,印度的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与中国差距并没有其他产业那么大。


印度相对有限的研发费用主要投在医药、汽车和软件三个行业。印度当下的产业政策有扶持塔塔、信实等少数财团做大,学习韩国财阀模式等趋向。给予国内大资本更多优惠政策,廉价土地供应、排污政策豁免等,这种优先供应大企业、大项目的模式被称为“古吉拉特模式”。


例如印度龙头塔塔集团,产业横跨钢铁、汽车、金融、通信、能源、工程、化工等,这太像印度版本的三星和现代。另一大财阀信实集团的业务涵盖石油、化工、电信、零售、香料等,其销售收入占印度GDP的3%,信实的实际控制人穆克什是亚洲首富。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财阀开始控制移动通信和石油化工、金融这样的垄断型产业。


需要指出的是,韩国虽然支持大财阀,但是有个条件,要求三星、LG、现代这些企业必须要国际市场上去竞争,进入充分竞争的行业,这样才能保证竞争力,但是印度的财阀目前


相比之下,中国近几年的产业政策则是打击财阀化,在反垄断法的限制下,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资本跨领域扩张被明显遏制,中国排名靠前的企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华为就是搞通信的、比亚迪就是搞电动车和电池的、小米就是搞手机和消费电子的、阿里巴巴就是搞电商的,避免出现韩国财阀给社会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


与此同时,中国在电信、石油化工、电力、金融、媒体这些垄断性产业上都由国资牢牢掌控,避免了财阀插手的情况。


此外,近年来印度资本在全球也有大手笔的并购,例如塔塔集团出资收购捷豹路虎,这个和中国的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沃尔沃、安踏收购始祖鸟和菲乐如出一辙,借助国外成熟品牌和技术,这种收购可以加大加速后发国家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在这一点上,因为印度的地缘环境远好于中国,中国近年来在收购海外资产尤其是高科技资产上开始日渐遇到阻力,而印度的阻力则要小的多。这一点很值得中国关注。


四、结论:印度制造业对中国实际威胁分析


1. 印度远离东亚、北美、欧洲这三大全球制造业中心中的任何一个,在先进制造业工业链上有较大劣势,纯粹依靠印度本土企业赶超难度极大,因此观察外资尤其是苹果、富士康、三星、特斯拉这些先进制造业龙头的资金流向至关重要。


2. 目前印度制造业主要还是以内需为主,出口占比较低。一旦印度制造业的出口占比大幅提升,就是非常值得中国警惕的时候。


3. 和中国类似,印度建国初期接受苏联援助,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印度目前可以制造航空母舰、第三代战斗机、火箭卫星,印度钢产量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同时印度的化工、医药产业也都很发达,因此印度工业基础不容小视,远远好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另一个中国的竞争对手越南。印度最近在半导体、液晶面板和动力电池上也在加大投资,不容小视。


4. 中印制造业未来的主要竞争主要集中在手机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这两个产业受国际巨头投资风向影响极大,目前印度虽然落后于中国,一旦苹果、三星、特斯拉这些龙头加大印度投资力度,对中国会有较大威胁。


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箱包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对中国的短期威胁反而不大,这主要是印度的劳工环境和营商环境不利于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5. 中国需要在引进郑州富士康、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这样可以带动大量出口的大项目上积极竞争。


这些项目对于本国产业的带动极大,且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巨头的技术、品牌、资金和渠道优势,极大缩短某个先进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周期,目前印度正在这些领域对中国构成威胁,但中国的综合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尤其是效率和供应链优势,劳动力成本占这类高科技产品成本的比例微乎其微,因此印度虽然劳动力更便宜,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竞争力。


6. 要想发力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光伏、液晶面板这些先进制造业,门槛极高,除了引进外资,还需要政府持续的投入,包括补贴、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过去10年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发债和卖地的方式解决这些资金来源,印度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融资方式。过度依赖外资从拉美和东南亚的教训来看,外资的快进快出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体来说伤害很大。


7. 收购IBM、沃尔沃、现代显示、捷豹路虎这类国际资产对于提升海外业务和本国企业技术实力有巨大帮助,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时候,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收购高科技海外资产上遇到了较大阻力,而印度的阻力却不大,一旦印度在这方面接过中国的接力棒,会迅速缩小中印在一些产业的差距,这方面的威胁不容小视。


8. 印度目前的制造业产业政策还是进口替代导向,而中国是明显的出口创汇导向,到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去拼杀更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因为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目前中国很多科技产业在发展国产替代,但是这些拿了巨额扶持的企业,要早日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否则将可能培养出一批仅在本地市场内卷的低效企业。同理,印度的进口替代策略如果不适时退出,转为出口导向,后续会有很多问题。


9. 中国还有一个巨大优势是超前建设的基础设施。中国在5G网络、充电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这些基建上都超前于世界,这个对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内需启动的带动很大。


10. 印度强人莫迪凝聚整个民族的纽带主要是民族主义和印度教,他同时在大规模推动印度的现代化,尤其是发展制造业。但是印度教作为凝聚点和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冲突的,因为大量印度底层的人民在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尤其是印度突然多出来11亿的网民,开始大量接收外部信息后,印度教的共识面临巨大挑战,底层人民的反抗意识会越来越强烈,印度社会将来面临深层次动荡的危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 (ID:junwu2333),作者:曾航 王硕

,

tài xỉu đã banh là gì(www.vng.app):tài xỉu đã banh là gì(www.vng.app) cổng Chơi tài xỉu uy tín nhất việt nam。tài xỉu đã banh là gì(www.vng.app)game tài Xỉu đánh bạc online công bằng nhất,tài xỉu đã banh là gì(www.vng.app)cổng game không thể dự đoán can thiệp,mở thưởng bằng blockchain ,đảm bảo kết quả công bằng.

哈希竞彩游戏源码出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站通辽信息网的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3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28740
  • 页面总数:0
  • 分类总数:8
  • 标签总数:4309
  • 评论总数:3368
  • 浏览总数:27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