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男性角色尤其是男性英雄,总体上处于游戏文化的核心位置。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游戏厂商长期将男性玩家群体预设为目标用户,并且将游戏冲突和对抗设置为核心冲突,由此凸显男性角色的支配性气质。支配性的男性气质,被认为是男权制主导下社会文化与组织机构权力结合一致的产物,[1]典型地表现为男性英雄和男性霸权的塑造。显然,多数电子游戏认同并遵从了这种观念,并从角色造型、叙事结构和玩法规则层面,进一步强化了男性英雄“无敌”的气质,从而尽可能地满足男性玩家占据支配性地位的想象。
一、男性英雄与支配性气质
从电子游戏的男性英雄呈现方式来看,多数作品中的英雄,明确带有在对抗中成长的属性。电子游戏出于增强可玩性和“心流体验”的目的,较为注重在作品中不断提升对抗冲突的难度,与之对应,游戏主人公也被设计为具备成长属性的角色。尤其是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主人公或者可以通过提升等级、获取武器装备和学习特殊技能等方式,强化自身战斗能力,以此带给玩家持续的心理刺激。约瑟夫·坎贝尔曾在《千面英雄》一书中指出,“神话中英雄历险之旅的标准道路是成长仪式准则的放大,即启程—启蒙—归来。”[2]多数以男性英雄为主人公的电子游戏,同样依据上述成长仪式准则来设计叙事结构,男性英雄们出于各自原因踏上旅程,在对抗和冲突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最终成为整个故事中战斗力最强者,推动游戏世界恢复至主角出发前的平衡状态,完成自身的成长仪式,收获友情、爱情等奖励。
,,皇冠足球投注网(www.hg9988.vip)是皇冠体育官方投注网,开放皇冠信用网代理申请、信用网会员开户,线上投注的官方平台。
《第一滴血》的史泰龙
由于支配者气质与游戏核心冲突高度契合,男性英雄成为玩家操控的主要对象。这类角色形象的设计方式,也会重点突出支配性的男性气质,并从具备此类气质的真人明星中寻找蓝本。硬汉明星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与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分别在《第一滴血》(First Blood)和《突击队员》(Commando)中的扮演的角色,为《魂斗罗》中两位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主人公提供了灵感来源。李小龙、成龙等国际知名功夫巨星,更是格斗游戏的“常客”。《成龙踢馆》(Kung Fu, 1984)、《街头霸王》(Street Fighter, 1987)、《双截龙》(Double Dragon, 1989)、《成龙之龙》(Jackie Chan's Action Kung Fu, 1990)、《世界英雄》(World Heroes, 1994)、《铁拳》(Tekken, 1994)、《生死格斗》(Dead Or Alive, 1998)、《成龙冒险-黑手党传说》(Jackie Chan Adventures: Legend of the Dark Hand, 2001)及《李小龙:传奇归来》(Bruce Lee-Return Of The Legend, 2003)等格斗类电子游戏,复制并且重现了他们的标志性装扮与武打动作,使得玩家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想象性地体验以武力退敌的心理快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站通辽信息网的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